蓝皮书称房价将止跌企稳 楼市小阳春已见顶?

无忧装饰建材网 www.51zsjc.com 2009-4-29 来源: 南方周末 评论 0 条

核心提示:4月23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2009房地产蓝皮书》,指出中国房地产价格出现深幅大调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原因是中国房价泡沫累积有限。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4月23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2009房地产蓝皮书》,指出中国房地产价格出现深幅大调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原因是中国房价泡沫累积有限。该蓝皮书预计,2009年将继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商品住宅空置面积将会较快增加,但在宏观经济回暖的形势下,下半年住宅价格将会止跌企稳。
    针对2007年末至今的住宅价格下跌情况,蓝皮书预测,已经出台的房地产优惠政策有利于提高居民住房支付能力。
    蓝皮书指出,此轮住宅市场调整始于2007年第四季度,是各种调控政策作用、经济周期性下行、住宅市场自身调整和世界金融危机影响的结果。
    从影响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因素看,第三次 “婴儿潮”出生的大量“80后”年轻人的结婚需求,将刺激住房刚性需求的增加,过去五年经济高速增长形成的居民财富积累的基础,将对房价稳定起到积极作用。在一系列扩大内需保增长的政策作用下,预计2009年第三季度宏观经济将出现回暖。在此条件下,预计2009年下半年住宅价格有可能止跌企稳。 
    对此,国内出现了不同意见。
    上海社科院城市与房地产中心教授顾建发在《新闻晨报》撰文认为,蓝皮书对2008年的总结应是确切的,而对于今年的走势则有点过于乐观。
    他认为,经济调整不可能在一年之内结束。我国的经济应也概莫能外。纵观我国房地产周期的历史表现,大约上升期为4-5年,调整期为2-3年。因此,无论从我国经济周期还是房地产周期来看,2009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仍将是一个调整时期。如何让房地产的价格体系正确反映市场情况,应是当务之急。
    独立财经评论人吴其伦,在博客发表《驳社科院:下半年楼市绝不可能回暖》,认为由于房价仍处畸高状态,远远超出民众承受能力;各地房价并未出现应有跌幅,市场需求难以激发;商品房市场供大于求局面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得以维持;民众收入预期降低令市场需求锐减;需求回归理性令冲动性购房行为大幅减少;投资获利预期大幅降低令商品房市场投资不再;银行收缩房地产开发贷款、重点防范假按揭及各种形式违规贷款案件;开发商资金紧张状态短时间内难以得到缓解,资金压力将大幅增加,降价出逃是必然选择。今年下半年,中国楼市绝不可能回暖,房价下跌的速度、幅度都将加快。
    很多人还记得,3月31日,北京市社科院发布《2008-009社会发展报告》,该报告显示,2007年,北京房价与收入之比高达23∶1,远远超过3∶1到6∶1的通行标准。由于房价过高,有效需求远低于供给,已造成现在北京市住房闲置约1044.1万平方米。认为北京房价高于其他类似的特大城市,保障性住房大量上市,最晚将在明年对商品房价格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促使房价理性回归。
    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曹建海4月13日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也曾表示,就中期而言,房地产市场明显的反弹是不可持续的,这种反弹是由流动性和欺诈活动推动的,而不是出于真实的需求。预计未来两年城市平均房价将较2008年底水平下跌40%至50%。
    而近日各地的房地产市场,似乎也在暗示楼市小阳春正接近尾声。
    4月24日的《南方都市报》援引申银万国的数据显示,主要一线城市销售量同比还在上涨,但北京、深圳环比已经萎缩。北京上周一手住宅成交套数为4430套,成交面积为49.8万平方米, 同比增长232%,环比萎缩5%,其中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销售589套,占销售套数的13%,剔除保障性住房,同比增长189%,环比萎缩15%。深圳一手商品房成交1578套,成交面积为15.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7%,环比萎缩3%。
    天相投顾调研显示,4月以来,日均成交情况出现分化,有5个城市的日均成交套数均出现不同幅度的下降。其中,广州下降的幅度最大,降幅为24.47%。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良信息举报:              ]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