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生的儿子提供的购买家电下乡产品的证明和冒领补贴的人的信息
王先生购买家电后,准备领取家电下乡补贴款,但是却被告知,他已经购买了10台家电。经过调查发现,为了图便宜,有8个人冒充农民的身份,使用了王先生的身份资料。王先生的儿子将此情况投诉给了沈阳市民服务热线96123,相关部门目前正在调查此事。
父亲户口簿被冒用买了10台家电
日前,王先生的儿子向市民服务热线投诉,称其父亲于2012年3月3日在南塔地区一家海尔专卖店购买了一款电冰箱,买后立即办理了家电下乡补贴手续,但是本应该早拿到的家电下乡补贴款,至今却没有领到。后经海尔专卖店的提醒,才发现有人冒充农民,使用了他父亲的身份资料,已经购买了10台家用电器。
王先生的儿子说,购买电冰箱时,他和父亲已经确认了出售冰箱的商店确实为家电下乡指定销售店,不仅如此,他也向商店服务人员再次确认了这件事,“我于3月20日左右把我父亲的户口簿及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送到商店处,当时商店告诉我一个多月就可以领260元的补贴款,但是,过了三个月(其间我打过几次电话均被告知没下来)后,突然有一天告诉我,说我父亲的户口簿已经买了10台电器了,不能办了。”
听说“已经买了10台电器”后,他立即向全家人核实,证实他父亲的户口簿及身份证没借过任何人,“户主不知情的情况下,户口簿居然出门‘旅游’了。”王先生的儿子说,他据此判断,肯定是有人冒充农民,使用了他父亲的身份资料,办理了家电下乡补贴手续。
为获家电补贴8人使用假资料
王先生的儿子说,这件事虽然过了很长时间,但是他一直不知道应向哪个部门投诉,“我想知道这问题怎么解决,冒用我父亲身份信息的这些人怎么把钱领走的?是拿张户口簿的复印件随便改个号就能办吗?而负责把关的人尽义务了吗?”
昨天,记者联络到王先生的儿子。他说,父亲为农业户口,户口簿上的地址为辽中县六间房乡八家子村。他已经通过海尔专卖店查到,使用假资料冒充农民的有8个人。其中回某与王某分别购买了两台家电,而其他6人则分别购买了1台家电,购买时间从2009年1月延续到2010年8月。
按照《家电下乡操作细则》,销售网点必须留存产品标识卡、购买人户口簿、购买人身份证、购买产品发票、储蓄存折等复印件,并在农民购买家电下乡产品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将上述资料提交指定的乡镇财政所办理补贴兑付手续。代理审查家电下乡补贴资金的销售网点应当对购买人的户口簿、身份证及储蓄存折等基础信息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如因管理不当给购买农民造成经济损失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赔偿经济损失并追究相关责任。
王先生的儿子向沈阳市民服务热线投诉的当天,按照《家电下乡流通网点管理实施细则》,沈阳市服务业委已将此投诉通知转给沈河区服务业局,并建议由沈河区服务业局受理并回复。
相关部门开始追查原因
昨天,记者与沈河区服务业局商贸流通科取得联络,据工作人员介绍,他们此前也遇到过“冒充农民买家电”的事情,出现这样的问题,有多重原因。最常见的原因还是身份信息泄露,“我们会根据投诉人的信息,查找到冒充农民的那8个人。”工作人员同时表示,因为不具备执法权,即使找到冒充农民领补贴款的人,目前也无法对其追究相关责任。
辽宁省财政厅、省服务业委和省经信委《转发财政部、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做好家电下乡补贴兑付工作,防止骗补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农民申领补贴时,应由本人持相关证件及标识卡申领。因故他人代领的,代领人代领时除应持有规定证件及标识卡外,还应携带本人身份证件及申领人的书面委托。http://news.51zsjc.com/more.asp?class=7
王先生的儿子说,发生在他父亲身上的问题,显然是相关人员把关不严造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