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又扰民 收效甚微恶评多 装修公司电话“轰炸”何时休

无忧装饰建材网 www.51zsjc.com 2012-6-29 来源: 石家庄日报 评论 0 条

    拿了新房钥匙的孙老师,满心欢喜。她万万没料到,一场延续了两个月的电话“轰炸”噩梦会接踵而至。
    “你好,孙女士,我是××装饰公司的,你的新家需要装修吗?我们能提供最低廉的价格和最优质的服务。”从5月初拿到新房钥匙至今,装修公司不分白天黑夜的电话“纠缠”让孙老师一家觉得可恨又无奈。“周末高峰期,有时候同一家公司的不同业务员,两分钟内能给你打3个电话,简直能把人逼疯。”
    不少业主也像孙老师这样,还没打算搞装修,莫名其妙的促销电话和短信就一波一波袭来了。久而久之,业主对这些家装公司很是反感。
    随机调查
    九成新房业主被“骚扰”过
    电话营销是现在很多行业的一种营销手段,近年来,很多家装公司,尤以中小型家装企业为主,也将电话营销“照搬照抄”应用在了家装行业。但是这种销售方式让消费者不胜其烦。
    谁在拨打这些类似“骚扰电话”的装修电话?有多少人会通过这种方式选择装修公司呢?带着疑问,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与网络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50位近期完成装修的业主进行了一次随机小调查。结果发现:有47位被访业主均在拿到新家钥匙后接到家装公司的推销电话,其中有45位业主对这种销售方式明确表示不信任与反感。而在被调查的50人中,没有一人是通过电话渠道选择家装公司的。而喜好运用此种密集“轰炸”的电话营销的公司中,名不见经传的中小家装企业占了约80%。
    一位受访的业主说:“装修公司想抓住每一个客户可以理解,但营销方式不敢恭维。这种方式很容易引起消费者的反感。况且,是谁出卖了我们的信息?” 另一位受访业主表示:“对于纷繁的家装市场,我们更需要眼见为实,通过参观工地、参观样板房等体验式营销方法,以及周围朋友、邻居的评价和介绍。这种电话营销很难让我们接受。”
    企业说法
    电话销售乃无奈之举
    “对于小型家装公司而言,电话营销是一种获取订单的重要渠道,不可或缺。”某知情人士说,家装业已进入洗牌期,多数中小家装企业“拼品牌拼不过大公司,拼价格拼不过游击队”两头受压,“夹缝”中生存之路已越走越难。
    以“广撒网”的电话营销方式获得装修订单,几乎成了中小家装公司“糊口”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中小公司而言,这仍是一种性价比较高的营销方式。”某小家装公司的业务员小丁说,媒体投放广告,以及参加大型展会等方式需要动辄上千元的营销费用,而且与一线品牌公司正面“对决”的结果,很有可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电话营销的成本非常低廉,只要花几百元买一份业主信息,再加几部电话就可以“拉生意”了,对于囊中羞涩的中小家装公司而言,电话销售乃为谋生存的无奈之举。
    业界质疑
    电话营销能带来多大效益
    狂轰滥炸式的电话推销,对家装企业的生存或成长究竟有多大帮助呢?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电话推销方式不仅容易引起业主反感,影响品牌形象,而且成功率非常低。从多家曾经或正在做电话营销的家装企业反馈的信息来看,直接通过电话推销成功获得订单的几率通常只有百分之一,甚至更低。根本无法成为支撑企业发展的主营渠道。“即使打100个电话,成功了1个订单,代价或许是得罪99个客户,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是不利的。”省会某装饰公司董事长祝旭慷的说法,代表了不少注重品牌与客户关系的企业老总的观点。
    “重视营销对企业来说无可厚非,但一定要有度。”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相对于一线品牌大公司,中小家装企业的品牌影响力较弱,但同样可以依靠差异化特色与良好的客户口碑赢得市场空间。如果认为广告营销、展会营销花费大,好的方法还有工地营销、售后服务营销等等。对电话营销的过度热衷,对企业的成长肯定弊大于利。
    律师观点
    信息泄露让人很受伤
    “从去年年底就一直有电话说要交房了,装修公司比业主的消息还灵通呢?连我的楼号、户型都清楚!”李先生十分惊讶地说道。“现在,个人信息保护太难了,房产商、物业公司、银行都让你填表登记真实的个人信息,还不能不填。真的挺无奈的。”
    在采访中发现,许多人在饱受骚扰的同时,更担心个人信息被滥用。因此,对电话营销反感的原因还在于自己的个人信息被窃取,个人隐私受到侵害。
    律师刘兰认为,个人信息是个人隐私的一部分,消费者不论在哪儿留下的个人信息都不应被对外扩散。未经本人同意,泄露或出售个人信息都是侵犯了消费者的隐私权。那种不管对方是否需要装修的电话推销,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权,甚至构成了骚扰,例如,在不恰当的时间打电话或连续打电话推销等。
    从法律意义上讲,个人信息被非法转卖牟利,造成公民个人正常的生产、生活、学习秩序被破坏,已经构成侵权,是违法的。但业主若是到法院提起诉讼,操作性并不是很强,因为这种骚扰给业主造成的伤害很难量化赔偿,而诉讼的取证也会比较困难,这也是为何此类骚扰电话无法根绝的重要原因。
    刘兰认为,现代社会,个人信息具有相应的经济价值,一旦泄露,会给消费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不便,甚至造成不法伤害。首先,要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严格防止个人信息泄露。消费者如确有需要留下个人信息,如签订购房协议或物业管理协议,则要和对方约定保密条款,如对方泄露个人信息,应当承担违约责任;遇到个人信息被非法使用时,消费者应通过各种途径维权,别任由自己的个人信息外泄。其次,国家应尽快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保护个人的信息和隐私安全,为公众创造一个良好的信息安全环境。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业主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网友小乖的经验之谈值得借鉴。
    小乖认为,要完整地保存侵权证据。在提供个人资料给对方的同时,最好索要回执并统一保存,以便于出现问题时作为询问和查找的依据。一旦发生明显侵权现象,应及时记录相关信息,为有关部门的调查工作提供有价值的线索。比如:在与侵权方通话时录音,保留好对方发来的宣传单、上门推销的证据、与对方正面交涉的录音、对方信息系统中的电脑页面、来电记录、报警记录等等。sjz.51zsjc.com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良信息举报:              ]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