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建材下乡”注意产品质量

无忧装饰建材网 www.51zsjc.com 2012-6-19 来源: 农村新报 评论 0 条

    “建材下乡”早在2010年就被写入当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这项既有利于保增长,又有利于扩消费,更利于圆农民“安居”梦想的好政策何日能进村入户?基层群众对此有何期盼?日前,笔者对宜城市城乡进行了一番走访调查。
    “建材下乡”可极大拉动农村消费
    走访宜城市刘猴镇刘猴村,只见一幢幢新式小洋楼拔地而起,房前茂盛的花草流芳滴翠,好一派田园之美的小村庄。村民周乙华说:“这几年村里盖新房的越来越多了。”
    目前,在宜城农村,到处都有建新房、盖新居的场景,两层、三层的小楼房随处可见。据宜城市建设局调查,农民新建住房从传统的以满足居住需要型向现代化和舒服型转变。2011年,全市有10%的农户建新房,建新房农户户均建房面积275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5%,农村新的建房热正在形成。
    宜城市商务局副局长龚慧民告诉笔者,现在很多农民都有建房的愿望,特别是“80后”、“90后”大都要结婚了。他算了一笔账,农民建房每户平均建筑面积220平方米至360平方米,平均每平方米消费的主要建筑材料数量大体为:水泥0.3吨、钢材0.06吨、平板玻璃0.2平方米、砖200块、地砖和墙面砖0.4平方米、卫生洁具0.05件。他认为,“建材下乡”政策落实后,农村市场对建材的需求量将大幅增长,其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将超过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家电下乡。
    “建材下乡”的“杠杆效应”值得期待  
    在调查中发现,“建材下乡”喊了几年,至今只是一个“说法”,一些准备建新房或装修新房的农民一直在持续打听、观望。宜城市孔湾镇杜岗村村民张元说:“很多农民存一辈子钱,就为盖一栋漂亮的楼房。如果建材真能像家电一样下乡,那可是我们农民最为期盼的。”
    去年,受惠于国家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宜城市共有986个贫困户 (每户平均得到5000元补贴)翻新了住房,国家以近500万的补贴,“撬动”了宜城农民近2亿元的建房投资。宜城市建设局村镇科长龚吉玲认为,“建材下乡”是农村消费新增长点,无论是农村住房改善还是危房改造都需要大量的建材,刺激消费的空间巨大,也有利于改善民生。
    “建材下乡不仅能够消化钢材、水泥行业过剩的产能,同时还能带动钢铁等产业发展,产业链上下游同样可以得到实惠。如果尽快实施“建材下乡”,将进一步加快和扩大新型优质建材和新型整体房屋的推广应用,加快建材业生产和消费结构的更新、调整与升级。”宜城市经信局副局长凌甲义如是说。
    “建材下乡”还需注意产品质量
    基层群众说,“建材下乡”要真正惠及民生,还需要做好很多后续的、细致的工作。否则,就可能让本应得到政策惠顾的百姓与好政策“擦身而过”。
    与家电不同,建材品种繁杂,除了水泥、钢筋、铝合金等“大件”外,还有种类多样的室内装饰材料,大到推拉门窗,小到陶瓷地砖等,品牌纷繁复杂,质量上也存在差异,更难以形成相对统一的价格。对此,宜城市建材协会肖主任建议,应积极而审慎的出台相关政策,对下乡产品设定准入门槛。而农民群众最关心的,则是补贴标准为多少、谁有资格领取、手续是否麻烦等问题。
    宜城市流水镇孔畈村陈洪波的新房是去年开始动工的,他告诉笔者,由于镇里没有太大的建材批发市场,他都在个体建材店买,价格比较高。为了节约成本,他多次跑市区、甚至到周边县市采购。“如果有建材下乡政策,肯定会有更多的乡亲盖新房。但重要的是想办法稳定价格,不然价格一个劲地往上蹿,最终补贴就变成“倒贴”了。”
    除了价格,建材产品质量也很关键。宜城市板桥店镇村镇建设服务中心主任肖凯军建议,应对“建材下乡”采用品牌和经销商双重准入制,分品种、分产品补贴,把质量过硬的建材产品推荐给农村居民,防止高污染、低质量的产品下乡。如果发现“建材下乡”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要对其进行严惩并取消其下乡资格。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良信息举报:              ]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