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从家居看社会变迁 ——中国现代家具发展史

无忧装饰建材网 www.51zsjc.com 2012-5-21 来源: 无忧装饰建材网 评论 0 条

    “五十年代,两张单人床板拼一起,再卷着铺盖卷儿就是一个家;六十年代,追求36条腿的基本家居装备,条件有限的至少也得订做个大木床;七十年代升级到72条腿,还得配备三转一响;八十年代,“组合家具沙发床,黑白电视放中央”成为小康之家的标配……”到了现在,年轻人对家具的要求更高,变得更注重个性、时尚。
    这60多年一路走来,小家庭的家具选购、家居布置,成为家居行业大发展的缩影。今天,咱们一起来细数近60年来的家居变迁,回顾中国现代家具的发展历程。
    建国初期:床板+箱子  成为现代家具的雏形
    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时,百废待兴。城市居民的住宅大多面积小,设施简陋;农村里,北方内地多为土坯房、窑洞,南方多住茅草房,房屋破旧。普通人民群众的生活贫困,填饱肚子是首等大事,居住环境还未太受重视,对家具更是没有概念。当时,老百姓的家里也仅有几个箱子加一张板床之类的原始家具雏形。

    五十年代初期,生产得到了恢复与发展,各地建立起了首批木器生产合作组织。目前家具行业一线品牌的华鹤家具集团,其前身就是五十年代成立的两个小合作社合并而成的,当时木器合作社的产品主要是擀面杖、小孩用的木槟榔棒等小物件,全靠社员肩挑货担,走街窜巷售卖。
    1956年,全国木器行业基本上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建立起一批现代木器工厂,中国现代家具行业的发展就此萌芽。
    六七十年代:36条腿升级到72条腿  木匠成为香饽饽
    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因文化大革命而出现了动乱,正常的社会经济活动和工业生产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家具的生产和消费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

    60年代以36条腿作为结婚需求标准,衣橱四个角,床四个角,床头柜四个角,椅子四个角等等。70年代人们结婚,家具需求升级到了72条腿,但却要凭家具票才可以买到一件家具,终于等到凑齐了票证,也还要领号排一夜的队才能买到。计划经济下消费者对家具的渴求,让木匠成为当时十分吃香的热门职业,据说当时木器厂的小木匠找对象、谈恋爱,是十分有优势的。很多姑娘听说男青年是木器厂的,都非常愿意与之交往,因为只要有个木匠男朋友,准备婚房的时候就算买不到家具,也可以自己按照需求动手去打造。
    70年代后半叶,家具作为人民生活的必需品更是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并开始走上正常发展的道路。1978年,国家提出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社会经济发展新思路,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现代家具工业的起步。
    八十年代:流线型+全套组合  板式家具引领潮流
告别了70年代主要生产单一家具的现状,80年代国内家具企业开始引进机械设备进行流水作业。生产规模和效率得到极大提高,百货商店也开始有了经营家具的部门,全国各地买家具再也不用拿着家具票去排长队了。不仅产品开始丰富,营销手段也有了创新。自从北京市家具公司在虎坊桥开办了展销会之后,家具展销会就成了家具买卖的新颖方式。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良信息举报:              ]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