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扒层皮”揭秘装修中的那些猫腻和注意事项

无忧装饰建材网 www.51zsjc.com 2011-4-1 来源: 水母网 评论 0 条

核心提示:人说“装修扒层皮”,可万一遇上不良商家,吃苦受累不说,还被骗钱, 岂不更上火?据悉,2010年芝罘工商分局受理装饰材料类消费纠纷投诉35起,案值86万元,为买方挽回损失16.20万元。
    人说“装修扒层皮”,可万一遇上不良商家,吃苦受累不说,还被骗钱, 岂不更上火?据悉,2010年芝罘工商分局受理装饰材料类消费纠纷投诉35起,案值86万元,为买方挽回损失16.20万元。从中撷取部分典型案例,帮助消费者从侧面透视那些惯用的“经营门道”,同时工商执法人员提出相应经营的警示和消费常识,供买卖双方参考。
    样品真好看,转眼就“变脸”
    样品是促销赢利的“活广告”。有的店不是“走样变味”,就是操作失误。调查表明,此类纠纷均起自样品“广告”同实物间的质量误差。其中都有些什么弯弯绕呢?从以下案例可见一斑。
    【案例一】:“狸猫换太子”
    赵先生在某店相好一款价值4200元的智能座便器,付款时专门提醒服务员,千万别送样品,并将盖上的一圈圈擦洗划痕记在心中。店方工人去安装时,赵先生发现“新品”盖上划痕同店内样品一模一样,包装袋内的配件袋、说明书和纸箱均是旧的。赵先生次日来到该店,原样品已经不在,服务员却一口咬定样品卖给别人了。后经工商调解,老板退货并附赔1000元现金。
    【案例二】:“青脸”变“花脸”
    刘先生在某店预定大型地砖531块,价值34515元。验货时发现产品砖的花纹、颜色同该店展示样品不一,老板以生产线系电脑自动排版为由拒赔。执法人员当场比对样品和产品,发现样品为淡青色、条形雪花状并略呈弯曲,产品为淡土色、散点状。《销货清单》中只写着规格、数量、金额,而易引发纠纷的颜色、花纹却只字不写。
    执法人员认为,店方明知产品、样品间差异,推销时理应明说。买方按样品订货,卖方须履行合约。否则,同规格、各批次产品有差异不能成为免责理由。后经调解,店方办理退货手续。
    【经营警示】李代桃僵的经营术实属欺诈,卖方应依法向买方双倍赔偿。卖方做生意时,应端正心态,不要做“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买卖。对样品、产品不一的纠纷,无论卖方过失是有意,还是无意,如不向买方明示,同样要付出代价。
    【消费常识】按样品订货,买卖双方须当场验货,核对《销货清单》中的货号、规格、颜色等事项。如有疑义,应立即同买方交涉,或到工商局投诉。
    敛财不眨眼,多收总有理
    有的店收款时,不同买方“当面锣、对面鼓”地明算账,而是用自创一套快进多进的“小九九”,把搜刮买方“油水”的算盘打得啪啪响,该种猫腻往往藏在货款和定金中。
    此类纠纷主要涉及橱柜、衣柜等定做类制品。几位受骗市民透露,此类制品利润空间大、买方又陌生,卖方若在测量、计算环节“掺水”,就可轻易白赚数千或上万元,相应手法基本分为三种。
    【手法一】:悄然无声,老人必宰。
    料钱和工钱怎么收、收多少,全由卖方一手操作。初老先生在某店定做一个衣柜,对3691元的报价心生疑窦。对照设计图纸算后发现,本应3204.60元的柜子,升值到3691元,被多收料钱486.40元。初老先生气不打一处来地说:“难免偶尔出错,可是卖方共出错六次,每次出错都是多收钱、从不少收。我教过数学,别想蒙我!”
    收料钱暗藏玄机,收工钱是否就令人放心呢?张先生专做工程预算,对算账蛮有一套,也差点中了店铺设的圈套。卖方报出总价为5万元的橱柜,结账时东凑一块、西凑一块,最后竟多收9000元工钱。
    【手法二】:标准多个,上钩收网。
    某店经营橱柜分标准和非标准。店员向买方推销时,却含而不露。待买方交付“预约金”数日后,双方核对设计图纸时,店员才吐露真情,并以多个借口,要买方额外交3730元手工费。
    【手法三】:不懂装懂,随心所欲。
    此类制品用料分实木、吸塑板、模压板等种类,材质影响工艺、价位、感观。有的卖方抓住买方要“实木”的心理,用“高报低配”手法,引诱买方先交数千元“定金”,而且数额大幅超过法定上限。待买方发觉上当、索赔时,卖方再拿出名目繁多的新“名词”,继续牵着买方“鼻子”走,用“虚虚实实、实实虚虚”的“优惠价”将其套牢,买方若不留心,难能钻出晕头转向的“迷魂阵”。
    【经营警示】做生意每收一分一厘,均应在公平、诚信基础上。靠“短斤缺两、掺杂水份”,或许能赢得一时利润,但此类卑劣手段在日益规范的市场经济中终究死路一条。
    【消费常识】买方应把握好“一算二看”两环。“一算”是对照卖方设计图纸,检验具体尺寸后,再依单位售价,换算拟收现金是否正确。“二看”是检验柜体横断面所用材质,若同订单标注名称有异,应立即找卖方交涉,或向工商局投诉。
    干活不用心,一肚鬼心肠
    刷油漆和装橱柜、地板、门套是常见售后服务。卖方若野蛮操作,买方血汗钱被打折扣后,还要品尝钱也累、人也累的苦头。
    此类纠纷主要涉及淋雨器、油漆、橱柜、地板,包括柜门油成“花脸”、打穿墙内水管、板面切出豁口、门套安装丑陋、吊顶用料不一和木门“肥”、门框“瘦”等。
    【第一类】:没有“金刚钻”,就揽“瓷器”活
    外地工厂制作橱柜组合件运至烟台后,由专卖店派人上门安装。有的工人是滥竽充数的“二把刀”,在装合页、滑轨、碗架等零件时,不经测量、画线,就在板上动手打孔,装一副合页的代价,是柜门要受多钻数十个废孔的“苦”。更令人想不到的是,金属件同柜体间的配合,竟靠又厚又笨的纸壳调整。
    【第二类】:有了“金刚钻”,干坏“瓷器”活
    有的工人装地板、门套时,不是依室内环境对手头材料“量体裁衣”,而是随心所欲地乱切、乱割。切割尺寸过大,材料就“张牙露嘴”。尤其在墙面、门套、门槛间,露出的缝隙达1至3.5厘米,发泡剂填入其中后,缝隙表面泛黄,更加“张牙露嘴”。相比而言,已贴的崭新壁纸、新铺的地板压条也难逃厄运,两者表面无缘无故被螺丝刀戳出窟窿,或被裁料机切出口子。
    【第三类】:接活是幌子,骗钱就“蒸发”
    在有“金刚钻”和无“金刚钻”的工人间,所藏“狐狸”本性的油工,他们经油漆店业务经理“牵线”,以干活漂亮为诱饵,先套取买方大笔工钱、揽下工程。当买方发现活被干砸,找其算账时,狡猾的油工早就脚底抹油、一夜“蒸发”。店老板以业务经理私自揽活为由,一口回绝买方索赔要求。执法人员认为,业务经理同油工相互勾结、各取所需,是不言而喻的。依据《山东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店方应为此承担连带负责。
    【经营警示】此类服务达到标准,是卖方应尽义务。卖方须无条件保证服务应当具有的质量、性能、用途。否则,就应担责。
    【消费常识】买方委托卖方提供此类服务前,须签订《施工合同》,充分明确工程项目、质量要求、完工时限、应负责任等事项。开工前可支付部分工程款,余款待工程验收合格后再付。
    体内“钙”不足,裂缝又翘角
    买此类材料装修家,图得是结实、耐用。可有的制成品身价娇贵,不是体内缺“钙”,就是“火候不足”,“上岗”不久尚未给主人出力,就“草包露馅”、败下阵来。为装修花钱几乎“闪坏腰筋”的买方既心痛、又上火。
    此类纠纷主要包括地板不耐磨和铺后易裂纹、翘角、变形及门裂纹。
    刘先生花1.4万元,买回103平方米实木复合地板,铺后不久,表面起泡、稍磨即伤。店方派人上门手工“保养”后,表面却变得打滑、色泽骤暗,老毛病依然如故。
    战先生花4.3万元,买回某某品牌地板,开箱铺装时,27块地板漆面因开裂而报废。
    李先生介绍,他家中铺的是“优等品”,首次供暖仅20天,地板横向边缘即收缩裂缝、四边翘角,局部“开花”后,又向周边蔓延。
    执法人员调查、取证时,有的卖方以室内温度、湿度、通风不适为由推卸责任;有的甚至用“驴头不对马嘴”的《质检报告》做“挡箭牌”。调查表明,卖方用孬货冒充好货,从中赚得更多利润,是买方花大钱、吃大亏的主因。
    【经营警示】卖方经营时,要实话实说、说做一致。《销货清单》中须注明材质、规格、型号、批号和注意事项等项目。凡是质量不合格,就应照价赔偿。
    【消费常识】地板分实木、实木复合、强化复合、软木、竹子五种。每类又分优等、一等、合格三类。等级不同,表面受温度、湿度、外力因素作用效果就有差异。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良信息举报:              ]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