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抓住当前农村建房快速增长和建筑材料供给充裕时机,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建材下乡”,鼓励农民依法依规建设自用住房。
全国首批木制建材下乡试点已经于8月21日在北京启动。
同时近日记者在江西采访了解到,农民改善住房条件的愿望迫切,农村建房需求大,但社会各界在对“建材下乡”政策充满期待的同时,对下乡产品质量和优惠政策能否完全到位等心存忧虑。
建材消费成农村消费热点
江西泰和县马市镇江滨村村民郑永芳全家6口人住在一栋上世纪70年代建的土坯房里,天下雨就担心屋顶漏水。他今年最大的心愿是建一栋两层半的砖瓦房。“至少需要两吨半钢筋,25吨水泥。”郑永芳告诉记者,他这几年打工攒下几万元,今年要启动“建房计划”。
“在农村,住是放在第一位的,吃和穿还在其次。”泰和县沙村镇建材经营部老板傅传文告诉记者,受传统观念和改善住房需求等因素影响,农村建材需求越来越大,这两年他在全县农村的六七个销售点每年光水泥销量就增加上万吨。
“建材消费已经成为当前农村消费的一大热点。”江西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村镇建设处副处长聂新民认为,建材一旦下乡,拉动内需的潜力将是巨大的。
惠农政策让企业翘首以盼
由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组织部分企业自发举办的“木制建材下乡”试点活动,企业将采取直接让利,以比市场现价至少优惠15%的价格卖给农村消费者。
泰和县上田建材市场经营钢材10多年的曾宪慧说,“建材下乡”政策如果能让农民得到实惠,农民的建房热情肯定会更高,建材销量肯定会被拉动起来。
江西泰和南方水泥有限公司是一家年产60万吨的较大型水泥企业,其80%的水泥销往农村。公司销售总管康定伟说,农村建房成本中,水泥约占12%,“建材下乡”政策如果实施,对提高水泥销量,促进企业发展能起积极作用。
以经营瓷砖、涂料等装修产品为代表的建筑装饰行业同样对“建材下乡”充满期待。
“有的家装企业已经开始提前布点小城镇了,希望‘建材下乡’政策出台后夺得先机。”南昌市装饰行业协会会长万顺桃说,家装企业希望搭建政策快车,实现快速发展。
下乡产品质量是关注焦点
在期待的同时,社会各界对优惠政策能否落实,下乡产品是否会出现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问题有忧虑。
“在城区买到劣质建材都难以维权,一旦建材下了乡,监管就更难了。”家住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的付女士说,去年9月在南昌香江家具城“江桥竹地板”店购买铺装了上万元的竹地板后,不到半年就出现大面积发霉,多次联系店家,对方置之不理。
“就怕政府一补贴,建材价格涨上去了,产品质量反而降下来了,结果补贴只是让生产企业或经销商得了实惠。”吉安市吉州区兴桥镇沙江村村民邓相全说,政府最好指定由有信誉的企业生产下乡建材,让农民没有后顾之忧。
“既有期盼,也有担忧。”江西泰和南方水泥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佑任说,“建材下乡”确实能拉动内需,但必须提高“建材下乡”产品名录准入门槛,进入名录的企业应确保是“先进产能”,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绿色环保原则。
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建材工业处处长刘文斌认为,“建材下乡”政策要确保科学合理,至少还有“三道关”要过:
科学筛选纳入下乡名录的建材类型和生产企业。建材具有品类和生产厂家众多的特点,目前市场上共有3000多种建材产品,其中仅陶瓷一类在全国有2000多个生产厂家,要筛选出下乡名录,程序复杂,工作量大。
明确合理补贴方式。建材产品属于半成品,在哪个环节对农民予以补贴存在难点。如果以普惠方式补贴到农户人头或采取农民购买建材后用发票到有关部门按比例报销补贴,很可能出现以虚假发票套取国家补贴等情况发生。
明确部门职能,严格把住下乡建材的质量关,制定严厉的监管措施、建立有效的监管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