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顽固垃圾堆 垃圾箱边“住”十几年

无忧装饰建材网 www.51zsjc.com 2010-8-27 来源: 东南早报 评论 0 条

核心提示:“前坂新村21栋楼前经常垃圾成堆,一开始是装修工人丢弃的建筑垃圾,后来部分不讲文明的居民又把生活垃圾往上堆,这段时间这里长成垃圾场了。”前坂新村的许小姐来电和记者聊起了她家附近的这堆“顽固”的垃圾堆。

    屡清屡倒 史上最顽固垃圾堆
    垃圾箱边“住”十几年
    一有人装修便“发展壮大” 市区前坂新村20、21栋居民很郁闷

    “前坂新村21栋楼前经常垃圾成堆,一开始是装修工人丢弃的建筑垃圾,后来部分不讲文明的居民又把生活垃圾往上堆,这段时间这里长成垃圾场了。”前坂新村的许小姐来电和记者聊起了她家附近的这堆“顽固”的垃圾堆。
    好苦恼
    十几年来,这处垃圾堆“春风吹又生”

    昨日上午,记者在西区21栋楼前面看见了许小姐说的垃圾堆,只见成堆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混杂在一起,甚至还有单人座沙发、旧衣服和蚊帐。垃圾沿着村18、19栋的围墙散落、堆积,不时散发出阵阵异味。
    紧挨着垃圾堆的,就是一个小小的垃圾箱。离这个垃圾堆三四米远的地方,还有另一堆建筑废弃物。20栋一位不透露姓名的阿姨一肚子怨气:“我住了十几年,垃圾堆隔段时间就出现,可以说从未绝迹过,周围只要一有人装修,它就迅速膨胀。”
    记者采访时,还有拾荒人在垃圾堆里“淘宝”,只见她对旧蚊帐和旧衣服如获至宝,可是翻乱了的垃圾堆更不堪入目了。
    有人怪别人丢装修垃圾,有人怪别人乱停车
    “那些拎着垃圾袋的人都已经走到垃圾箱前了,干吗不把垃圾往垃圾箱里扔,却要丢弃在旁边?”路过这里的一位大姐皱着眉头很疑惑:“哪有人在自家门口制造垃圾堆的?”
    “我们肯定把垃圾扔进垃圾桶里啊,扔垃圾的一般是外租户,你看,外租户来了就要腾空房间和内装修,一天一户就可以扔出一个垃圾堆了。”20栋一位不透露姓名的阿姨说,像她这样的老住户都很爱护自己的生活空间,不会随便扔,她认为垃圾堆罪魁祸首是外来租户乱丢建筑废弃物。
    细看这处垃圾堆,虽然里面有建筑废弃物,可是大部分还是生活垃圾。同是老住户的20栋住户吴老伯说:“一直都这样,没有建筑垃圾的时候吧,大家挺自觉地把生活垃圾扔进垃圾桶,只要建筑垃圾一出现,不出一个星期,准保变成大垃圾堆。”吴老伯觉得是部分居民不讲文明导致垃圾堆反复出现。
    “其实跟私家车主乱停放汽车也有关系,这里停车位不够,还经常有外来车辆乱停放,他们不管不顾地把车子停在垃圾箱旁边,挡住了扔垃圾居民的路线。”居民林小姐则说。傍晚停车高峰期果然见到了一辆私家车横在垃圾箱边上,正好挡在由内向外走向垃圾箱的居民视线。
    居民认为,以装修、搬家的废弃物为基础,以汽车时常挡住垃圾箱为借口,加上部分居民不爱护自己的居住环境,垃圾堆“终成气候”。
    昨天记者访问了近十位居民,但他们都不承认该垃圾堆与己有关。
    推责任
    找原因
    被孤立的两幢居民楼成了卫生死角

    城市里,每天都有人搬家、装修,然而如此顽固的垃圾堆却很少见。不管有多少主观因素在内,有一个客观原因不容忽视,那就是20栋和21栋被一堵围墙和两扇大铁门孤立起来,位置尴尬,被居民们戏称为“三不管”地区。
    前坂新村西区22栋的门卫林先生说,这片住宅区其实各自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空间,右前方22栋有单独的管理人员和门岗,和其他住宅楼以围墙和铁门分隔;左前方25栋和26栋也有铁门和围墙,这里的门卫郑大妈和老伴负责铁门内部的安全和卫生管理;正前方18、19栋也被围墙框起来,有自己的门房。
    从前坂新村侧门洞进入,迎面就是21栋居民楼以及这个垃圾堆,虽然被称为前坂新村居民,但是住户们很无奈,他们的房子事实上被三面管理有序的围墙和铁门孤立了。“虽然每天都有社区居委会雇佣的清洁工人清扫楼前空地,也有人来运走垃圾,但实际上这两批人只管垃圾箱里的垃圾,从不过问这个碍眼的垃圾堆。”居民林先生说。
    “20栋和21栋的部分业主以前也想过和周围住宅楼联合起来请门卫,后来由于各种原因不了了之。”许小姐说,现在不少居民和她一样,很希望小区能进行封闭式管理。
    谁来管
    居委会出面说,这堆垃圾他们管了
    在垃圾堆放地绕了一圈,记者发现,有门卫管理的其他几处居民楼卫生状况果然好多了,25栋楼下也有一堆建筑垃圾,门卫郑大妈说在此装修的业主2天左右就会请人清理一次。
    20栋和21栋的卫生管理主要由前坂居委会负责,于是记者找到了前坂居委会,主管社区城管和出纳工作的庄支委。“21栋的外租户占了大多数,管理起来很不易,而且大量的垃圾往往是在夜间丢弃的,我们隔天发现一夜之间冒出来的垃圾以后,连个责任人都抓不到。”
    庄支委跟着记者到了现场,看见这处垃圾堆后她立刻表示下午会请人拉走垃圾:“一辆运垃圾的农用车走一趟要100元,抓不到扔垃圾者,居委会就必须为此买单,以前也都是这样。”庄支委说,建筑垃圾制造者比较好找到,但这些生活垃圾要找谁就难说了。
    后记:昨日傍晚,记者再次到前坂新村21栋楼下,却发现垃圾堆依旧“屹立不倒”。私家车底下,是肮脏的地面;左边,是史上最顽固垃圾堆;右边,是孤独的小垃圾箱。离开时,记者看到有人路过又随手丢了一包垃圾。
    编后:当某个墙角放下第一堆垃圾没有被清理,不出三个月这里就会变成一座垃圾山,这就是城市环境的“马太效应”,前坂新村的垃圾堆之所以“顽固”,正是这一效应的现实演绎。每个人都不想与垃圾为伍,如果大家都有不去制造“第一堆”的自觉,再“顽固”的垃圾堆也能“断根”。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良信息举报:              ]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