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说建电梯间,最后神奇地建成了四层楼房;申报的时候核定面积152平米,结果一个多月时间建成了7层楼房。这两栋楼究竟是如何建起的?为何迟迟不见对其进行技术认定?本报对蛇口这两栋涉嫌违建进行报道后,市民的质疑声不断。昨天,记者再次来到现场,发现其中确实颇多疑点,对此,各职能部门说法不一。
勒令停工为何仍在装修?
“晚上还有工人在大铲村4号楼里面不停施工。不是已经勒令停工了吗?为何还有人在不停装修。”市民陈先生日前向晶报反映,在南山区蛇口石云路已被勒令停工的两栋涉嫌违法建筑,在白天和夜间仍不时有工人在偷偷施工。
昨天,再度来到蛇口石云路,发现本报报道的石云路两处涉嫌违建主体框架已经建成,但外墙装修已停止。因记者一行无法进入楼房内部,所以不能确定4号楼里面是否在继续装修。而石云路的北边35号楼一楼仍然堆满了建筑材料,但已经没有工人在现场施工。
对于市民的质疑,蛇口街道执法队队长曾放表示,今年7月19日他们对4号楼和35号楼采取了“四清两断”(清理脚手架、工人、材料、设备,断电、断水)措施后,目前业主已经没有再施工。
电梯间怎可建成民房?
石云路35号楼远远看去,已经建成一栋4层楼高的民房,虽然外墙有些地方仍未贴上瓷砖,但总体的框架已经接近完工。一个相关部门只同意让其建电梯间的地方,居然建起了四层楼,而相关的执法部门为何迟迟未见行动?
据蛇口街道执法队队长曾放介绍,由于南山区建筑工务局在打通石云路断头过程中占用了石云路35号的院子,且新修的路面挡住该楼房的出口,后经南山区建筑工务局、蛇口街道办协商同意业主在35号北面修建电梯间。
可电梯间又为何“长”成了四层楼呢?“我们发现业主抢建情况后,将楼房的钢筋锯断,并将其起诉到南山区法院请求强制拆除,中间停工将近一年。”曾放解释,他们发现业主盖到3层楼之后,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拆除,但南山区法院认为,申请执行人未对被执行人提出的事实、理由进行复核,因此裁定不准予强制执行。
致电南山区工务局求证。“对方配合政府拆迁,当时也是有口头答应给他们建一电梯间作为补偿。”一位亲历该事件的工作人员说,可是此后因为建成的房屋“货不对板”,因此他们多次协商对方停工,在去年年中时,也曾经与查违办一起现场执法,但因对方抗法,拆除工作被搁置下来。
南山区工务局钟副局长在接受采访时强调,工务局从未答应对方建电梯楼一事。
“我们已经依法给该业主进行了拆迁补偿。此事以签署的合同为证。”
建设速度快来不及查处?
大铲村4号楼,相关部门只批文加固翻修面积为152平米,但其一个月就建起7层楼房。令附近居民不解的是,为何在一个月期间未见执法队对其采取措施?
4号楼和石云路35号楼离执法队不足百米,为何能在执法队眼皮底下建起来呢?是不是因为4号楼的建设速度太快了,导致执法队来不及查处呢?对记者的这个问题,曾放没有正面回答。
市查违办新闻发言人柏军对记者说,蛇口这两栋涉嫌违法建筑,查违部门正在调查,具体情况需等查实后,再向外公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