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假冒伪劣现象缘何时有发生
无忧装饰建材网 www.51zsjc.com 2010-11-4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 评论 0 条
核心提示:近年来,各地大搞建筑,随之而来的是建筑材料需求趋旺。在此背景下,假冒伪劣产品也滥竽充数,严重扰乱了建筑材料行业的正常发展。
近年来,各地大搞建筑,随之而来的是建筑材料需求趋旺。在此背景下,假冒伪劣产品也滥竽充数,严重扰乱了建筑材料行业的正常发展。 这些也引起业内品牌企业和行业协会的高度重视,多位企业相关负责人向《中国联合商报》表示,假冒伪劣不仅是伤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同时也伤害了重视品牌形象的企业。 不合格的产品屡现市场 新修的高速没用几个月就需“缝缝补补”,房屋、桥梁没用几年就坍塌等等,这些问题的背后大都指向了钢材的不合格或者是没有按照规定使用相应规格。 《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调查发现,不合格的钢材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地条钢”。 业内专家表示,“地条钢”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原始概念或狭义概念,即钢铁行业内部对小钢铁企业采用模铸工艺生产、长度一米二左右的条形钢坯的形象化俗称。另一个是部门概念或广义概念,是指“以废钢铁为原料、经过感应炉等熔化、不能有效地进行成分和质量控制生产的钢及以其为原料轧制的钢材。” 地条钢产品直径、抗拉强度等均难以符合国家标准,大部分产品存在脆断的情况,质量存在严重隐患。 地条钢是用中频炉把废钢铁熔化,再倒入简易铸铁模具内冷却而成。其间,既不进行任何分析化验,也无温度等质量控制,用这种方法炼出的钢,90%以上属于不合格产品。 成品地条钢外观普通钢没有显著区别,但质量没有保障,甚至用手一扳就会变形,从1米多高的地方掉下去就能断成几截。 显然,使用这类产品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除了钢材问题比较突出外,防水材料假冒现象也颇为外界关注。 通过百度搜索“房屋漏水”,相关信息500多万条,其中关于房屋漏水的投诉与报道不在少数。 之所以出现房屋漏水,最主要的原因自然是防水材料出现了问题,或者老化,或者材料本身不过关等。 建筑防水行业龙头企业东方雨虹市场部负责人蒋先生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由于门槛过低,大量企业进军这个行业“淘金”,所生产的产品良莠不齐,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现象严重。 此前,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理事长朱冬青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建筑防水这个细分的行业内有企业1000多家。 而来自网络的数据显示至少有三千多家,其中大部分由于规模太小没有进入统计的范畴,其中不泛小作坊。 山东寿光台头镇,素有“中国建筑防水材料之乡”的称谓,相关资料显示,它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建筑防水材料产业基地,大大小小的防水材料企业多达200余家。 一位去过台头镇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当地很多企业只有晚上才生产,其生产的产品大多为假冒伪劣产品。 这些企业由于设备与生产工艺简单,环境污染也较为严重。 “这些防水材料厂烟囱里冒出的黑烟主要成分是粉煤灰和其他工业粉尘,环境污染严重。”此前有媒体采访时,北洋头村一位退休的李姓村干部如此表示。 业内人士还指出,有些正规厂家也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据介绍,有的厂家专门生产一批“精品”用于应付抽检和送检,拿着合格的检验报告单,生产不合格的产品。 利益驱使 无论是“地条钢”还是假冒防水材料抑或其它,之所以能长久地存在,一个重要原因无非是暴利的驱使。 在建筑材料旺销的背景下,假冒伪劣产品凭借成本与价格优势同样“取得”了部分市场。 多年前,国家有关部委就联合下文明令禁止“地条钢”,然而时至今日,“地条钢”仍然是真实的存在,这些与当前节能减排的大趋势也是完全背离的。 业内人士表示,地条钢生产时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因此,打击生产、销售“地条钢”违法行为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是切断存在落后生产工艺装备“生产地条钢或开口锭的工频炉”企业的电力供应。这样一种防患未然、断根治本的措施。 但为何在有些地方这些仍得不到有效控制,《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发现,一方面是相关企业跟职能部门玩“游击战术”;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为了GDP,没有下决心根治。 一地方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曾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抱怨,搞“地条钢”的企业老板就是本地人,通常是白天不作业,等天夜深人静时才开机,质监部门去查处时切断电力线路,但走后又接上了,来来去去,反反复复,耗费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 该局长的说辞固然有其原因,但有分析人士指出,其实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地方政府为了保GDP,并不会从根本上取缔,尤其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也就是为何直至今日,在一些地方仍然能见到“地条钢”企业。 建筑防水材料亦是如此。 早在2008年9月18日,国家质监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就发布了《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国家强制性标准(GB18242-2008)和《塑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国家强制性标准(GB18243-2008),并于2009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 国家新的强制性标准出台,力求促进行业规范。 但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企业置若罔闻这些强制性标准落了空。 朱冬青不无感慨地表示,“在行业的快速发展中,我们需要更多的有智慧、有道德企业家和领军企业引领整个行业的发展。” |
- 建材假冒伪劣现象缘何时有发生 2010/11/4
- 刚出狱手就痒 惯偷偷建材伤人盗窃变成抢劫 2010/11/3
- 家装建材业E触即发 2010/11/4
- 六部委“建材下乡”试点 陶瓷无缘际会 2010/11/4
- 福建建材家居企业入沪拓市有补助 补助期限1年 20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