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记忆——西宁大厦:省城第一幢高楼

无忧装饰建材网 www.51zsjc.com 2009-9-5 来源: 西海都市报 评论 0 条

    六十年来,西宁与全国一样,从满目疮痍中起步,在艰苦创业中拼搏,在改革开放中奋进,在西部大开发中跨越,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在一个经济瘫痪、民不聊生的废墟上,屹立起一座快速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旧西宁,建成了今天这样一个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充满现代气息的新西宁。
    当人们来到省城建国路与八一路交会处,可以看到一栋5层楼房。现在,它显得有些低矮,很不起眼。但是如果你知道了它的“身世”,肯定会对它刮目相看,它就是建于上世纪60年代初的西宁大厦。2001年出版的《青海省志》中对它的记载是:西宁大厦,原名车站路饭店,1959年设计,上世纪60年代初建成,是我省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1971年,作为学生代表,刚刚上初三的王江来到西宁,连高楼都没见过的他,居然住了一回西宁大厦,在那个年代,对一个农村孩子来说,这就是破天荒的事。站在那栋5层楼房前,王江对高楼大厦这个以前只在书本上见过的词,有了一个真实的概念,原来高楼大厦就是这样的。
    白色的床单、白色的被子,一个房间四个床铺,一晚的住宿费是4.5元。王江对当时的一切记忆犹新。
    从王江的记忆中,我们可以隐约看到西宁大厦当时在人们心中的显赫地位。那时候,不知道西宁大厦,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它已经成为了西宁乃至青海的一座地标。
    家住贾小庄的马老汉今年82岁,1956年来西宁工作,提起西宁大厦,他的脸上满是自豪,“虽然只有5层,但当时,西宁大厦是最高的楼,而且是最豪华、最上档次、最好的,对西宁甚至青海来说,是很不得了的事情,没有一栋房子能和它比!”
    “以前我们住的都是平房,齐齐地盖在路边,像个火柴盒。西宁大厦盖好时,我才8岁,家里人还专门带我去那里看高楼,现在想起来,西宁大厦那时候就是西宁人的骄傲。”在树林巷住了54年的马英姑说。
    从1949年到2009年,60年的光阴,只是一瞬。60年来,青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青海宾馆、建银宾馆、国贸大厦,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让青海、让西宁长得越来越高了;省图书馆、省博物馆、省科技馆,一座座充满文化气息的建筑让西宁的文化底蕴日渐浓厚。投资近千万元,具有600年历史的西宁北门城楼被修复了。
    2008年,西宁市完成城市建设投资96亿元,比重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45.1%。2008年成为西宁城市建设史上投资数额最大的一年。海湖新区已具雏形,青海科技馆、青海大剧院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完工。
    西宁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正朝着更加繁荣、更加美丽、更加宜居的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目标迈进。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良信息举报:              ]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