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企“技变密码”调查 抓住先机变身
无忧装饰建材网 www.51zsjc.com 2009-7-30 来源: 羊城晚报 评论 0 条
核心提示:佛山市西樵镇纺织的生意今年年初以来一直旺到5月,这场不期而遇的火爆,让佛山瑞龙纺织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黄瑞龙预感此后的淡季不会正常。“往年6、7月份也是淡季,但现在淡得有些出奇。”
西樵纺织业“危机再造” 佛山市西樵镇纺织的生意今年年初以来一直旺到5月,这场不期而遇的火爆,让佛山瑞龙纺织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黄瑞龙预感此后的淡季不会正常。“往年6、7月份也是淡季,但现在淡得有些出奇。” 黄瑞龙庆幸自己的企业对此早有准备,淡季来临时在行内就更显竞争力了。本来瑞龙主要是生产布料,前期的“浆纱”和后续的“防缩后整理”是包给其它企业做的。2008年黄瑞龙投资了4000多万元将前后两个工序自己包了下来,实行一条龙生产。年初生意的火爆证明了流程再造的好处:企业在他们厂下单不用几处跟单了。 今年上半年黄瑞龙又投资5000多万元从意大利进口了60台新织机,光这一项就比往常少花了400多万元,“主要是能让产品保质保量。” 与黄瑞龙有同样想法的还有佛山市樵利化纤织造有限公司,该公司今年从比利时订购了90台新机,其中66台已经到位。“樵利”人事部经理关钟华说,没想到危机中“换机”成了西樵纺织企业的时尚。 在布料的工艺设计上,西樵纺织人同样走在同行前面。今年1月,四川一位布料经销商穿着一条牛仔裤找上门来,“就要这条裤子的面料!” 这是“樵利”刚上市的一种面料。其实,2008年以前,“樵利”主要是生产休闲女装面料的,去年因危机“空闲”下来的“樵利”大胆改做牛仔面料,组织研发人员日夜钻研,新品在去年底上市,一炮打响。关钟华由衷感叹:危机中一项新产品能救活一家企业! 佛山市经贸局副局长香秀杏说,西樵镇纺织企业“危机再造”算是佛企中的一个典型。据称,今年上半年,佛山市南海区95%的进口设备在西樵。欧州不少品牌纺织机械生产企业在西樵都设有销售办事处,往年是这些“洋代办”们找企业,今年是企业找他们。 加工业抓住先机“变身” 佛企给人的印象主要是以产品内销为主,事实上佛企中做加工贸易的也不少。一些加工贸易企业的“变身”,也是从更新设备、改进工艺开始的。 位于南海区的广东昭信集团公司两年前以接单加工鞋、电子为主。昭信的“变身”始于危机之前的一年。“在2006年,环保壁垒、反倾销行业壁垒等一系列打击让昭信深深意识到,传统行业出口的门槛已经越来越高了。于是我逐渐萌生了‘以退为进’的想法。要知道,那时正是我们加工最赚钱的时候!”公司董事长梁凤仪忆及当时,有些感慨。 2006年,梁投资1000万元,将部分企业的设备进行技术更新改造。当时,与昭信合作的日本公司要求制作电子的成本要下降30%,并且告诉她,如果年底不能突破这个,“你们公司将来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为了这个30%,昭信在技术改造、人员、装备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终于在12月31日前,成功把成本降低了28%,产能增加40%。 “因为有了这28%,我们就有了话语权!”梁告诉笔者,“本来,日本公司与我们是六四开分利润的,到了2008年,利润开始对半分,到了今年,在我们改善了技术、方案以后,我们争取到60%的利润。” 但“改造”的成功,并没有阻止昭信退出加工贸易的步伐。到2008年底,昭信退出了家具制造、低附加值电子原件等行业,退出员工共1.1万人。 退了还要进!2007年,梁凤仪希望在灯具产业里寻找一个突破口,将传统灯具开发成环保节能产品。经过多次考虑,他们将目标锁定在LED路灯隧道灯上,开始了与华中科技大学国家实验室进行合作。 当第一代LED生产出来的时候,碰上了金融危机,国家为了拉动内需,要做很多基础设施,自然就需要很多LED路灯隧道灯,“这也算歪打正着啦,”梁笑着说。 同在南海区里水镇的佛山南海全益制鞋公司,与昭信的“变身”有异曲同工之处。“全益”曾是为东莞等地鞋企提供鞋机的企业,最先触“寒”的鞋业加工,也让这个鞋业的上游企业最先尝到危机之痛。是在原行业中硬撑还是另起炉灶?公司董事长查芳春选择了两者兼顾。 7月29日看到:三台空气热水器的样机摆在“全益”展示大厅的前面,与众多鞋机为伍,有些“不伦不类”。查说,做鞋机本身就涉及到制冷设备的生产和组装,有些技术的底子;同时,多年的鞋机销售积累下1000多家厂家客户,这也是资源。有了技术和销售渠道,查就将空气热水器的市场定位在为工厂服务上。如今查的空气热水器销售额基本上赶上拳头产品鞋机,且有上升趋势。 产业新贵花一亿“转行” 本月19日,台风“莫拉菲”正面袭击珠三角,身在北京的罗意自对远在揭阳的工作人员打了几次电话。在揭阳的海边,他们公司生产的第一台风机在试用。 从塑料制罐的“行业老大”转身到风力发电的“小字辈”,对佛山民营企业家罗意自来说,要的不光是决心。 当初,做惯了“罐子”的罗意自想做太阳能发电,也想过做IT,最终选择了风力发电,则源于一次出差丹麦,那里风力发电已相当成市,加之当时珠三角正在闹电荒,“广东这么长的海岸线没有我罗意自的一席之地?”然而,当2006年罗意自真的闯进风力发电的行业里,他才发觉这里的“水”也很深。 风力发电投资的额度之大出乎罗意自的想像:一台小设备就要几百万,1.5兆的发电机1000万元一台,十多20台设备就相当于他制罐厂一年的产值! 从2006年至今,罗意自投了一个亿,这些钱一部分由贷款所得,更多的是用他制罐厂多年的积蓄。值得罗欣慰的是,花大本钱买来的国外技术,经过两三年的消化,到今年2月21日,第一台风机出厂了。 然而,现在还不一定能赚钱。“风机不是装上去就可以了,一般还要经过长期的考验。单是安装仪器就要30万到50万元,如果仪器有问题,拆下来再装上去又要花上20万元。”现在罗生产了三台风机,有一台发电机在揭阳海边试用已经发电两个多月了,还有两台正在安装。 四年,投资1个亿,现在还没赚一分钱,当笔者问他有没有后悔过时,罗说:“现在都没得后悔了,只有往前走!”罗意自憧憬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安上他生产的60台风机,但回到现实:我还要耐得住寂寞! |
关于 纺织业 的新闻
- 佛企“技变密码”调查 抓住先机变身 2009/7/30
- 纺织轻工收骨头 五大行业产能淘汰指标昨日出炉 2009/5/4
- 埃及对华纺织企业政策利好 成投资首选 2009/4/16
- 08纺织固定投资增速骤降 纺织业高速扩张期结束 2009/2/20
- 2009年中国纺织业将知难前行 消费结构改变 2009/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