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与挑战 2009年中国家具业的新征途

无忧装饰建材网 www.51zsjc.com 2009-1-5 来源: 世界家居时报网 评论 0 条

核心提示:2008年中国家具业总产值可能超过6000亿,出口266亿美元,生产总量占世界的25%,出口占22.6%,继续保持世界第一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的地位。
    1978到2008年,站在这30年的关头回望家具业,你会发现这个行业发展是如此迅猛,以至于企业家甚至没有时间去思考自己走过的路——他们要忙于不断扩大规模,抢占市场份额。
    在这种躁动甚至有些狂热的成长中,家具业造就了自己的繁荣,一组数字显示了这个行业的成就:近20年家具行业年均增速是29.3%,出口平均增速是34.9%,远高于20年来中国GDP增长9.8%的总体水平。
    中国家协理事长日前表示,2008年中国家具业总产值可能超过6000亿,出口266亿美元,生产总量占世界的25%,出口占22.6%,继续保持世界第一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的地位。
    “由此企业家可以考虑,家具行业的这个速度能否继续保持下去?”贾清文同时提出了这个问题。
    是否能保持这种增速,要看过去支撑中国家具业高速发展的各种因素是否存在,中国家具业发展的模式是否可以维持。
    出口导向型政策与家具业的繁荣
    自改革开放,中国经济采取的是出口导向型政策,以旺盛的国际市场需求代替薄弱的国内需求,人民币低估,降低各生产要素价格,发挥中国在国际产业链中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受益于西方国家经济繁荣产生的庞大消费需求,经济的全球化,中国逐渐成为了世界工厂。
    家具制造业是发挥中国比较优势的典型,是一种理想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它的木材以进口为主,大量出口家具制成品,在国内产生的附加值主要来自劳动力,能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这些年中国的劳动力近乎无限供应,据统计,此前多年珠三角普通工人的工资水平几乎没有发生过变化。资源价格是被低估的,环境因素又几乎被忽略。
    正是凭借这种低成本优势,中国家具贸易一日千里,创造了快速发展的奇迹。但是,这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这种增长模式的弊端在于重外需而轻内需,重出口与投资驱动,而轻消费驱动,重经济发展而轻民生,是一种高速度、低效率,容易成功,也很容易产生种种问题的增长。
    粗放型增长方式有待转变
    在家具业发展到相当规模后,众多的出口企业过度依赖于低要素价格和低汇价,(由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上涨及人民币升值对出口造成的巨大冲击,就可见一斑),缺乏从事技术创新、品牌塑造和产品升级的压力和动力,成为典型的接单工业。
    此外,中国家具出口主要以低档产品为主,利润微薄,企业只能靠数量扩张创收,非常容易引起与主要进口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以及进口国同行及工人对中国家具的敌意。中国家具主要出口市场是美国和欧洲,其中美国更是占到总出口量的一半以上,成为美国大量贸易赤字的贡献者。
    近年来,中国家具出口先后遭遇美国的反倾销措施、土耳其的贸易保障措施和欧盟的反倾销起诉。此外,欧洲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对中国木材产品提出森林认证(FSC)要求,导致出口门槛进一步提高。家具环保要求越来越高,随着这些国家经济的衰退,贸易保护主义的情绪愈加浓重。
    家具产业只是众多中国制造行业的一个缩影。事实表明,政府从2006年起,便开始逐步减少贸易保护和对汇率形成机制的干预,推动市场化,改变依靠出口和投资驱动的粗放的增长方式。
    当时人民币逐步升值,先后出台了加工贸易类出口限制,台账转实,出口退税上调等多项政策推动产业的升级、转型或者转移。
    但是,中国制造的升级注定命运多舛,这种政策在2008年减速。金融危机的影响显然出乎了大多数人的预料,保持经济增长,稳定出口,成为了当务之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升级与转型的进程则有可能暂时搁置。
    但这次经济危机使得中国经济模式的转变,变得更加紧迫。很明显的是,在全球经济危机冲击之下,中国经济恶化之快出人意料,暴露出了这种模式的僵化和不可持续性。
    升级转型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仅就中国家具行业来说,发展到现在的规模,遑论国内的资源,恐怕以全球的资源都难以再支撑它以此前的高速进行规模的扩张,现在是到了改变粗放型增长方式的时候了。
    升级,转型,并非是淘汰家具产业,而是去提高家具产品附加值,进行产业资源整合,提高企业效率。从中国的国情看,家具这种劳动密集型轻工业,相对于资本密集型产业,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对于吸纳缺乏专业技能的劳动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应当加以保护和引导。
    对于缺乏升级能力的企业,则要施行转移政策,逐步向中国内陆地区引导。我国中西部省份的土地和劳动力等各项成本依然低廉,当地政府再给予一些优惠政策,企业在那里的生产成本之低足以抗衡印尼、越南等新兴市场国家。
    11月,国家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其中第三项举措就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如果上述举措能够尽快得到实施,在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的港口之间修建好完善的铁路,实现铁路转运与航运的高效对接,无疑将为沿海企业的转移提供了更好的基础。若能如此,相信沿海企业更倾向于选择转移到中国内陆地区,而越南等国。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良信息举报:              ]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