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把节能灯推广纳入两型社会考核范畴之内

无忧装饰建材网 www.51zsjc.com 2008-11-6 来源: 焦点装修家居网 评论 0 条

核心提示:三个月过去了,享有财政补贴的节能灯在汉推广的情况如何呢?

    三个月过去了,享有财政补贴的节能灯在汉推广的情况如何呢?昨日,记者从省发改委获悉,我省100万只的任务基本完成,不过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灯在社区卖断了货,而在企业、学校、政府机关等很难推广。有专家建议,武汉市建设两型社会,能否将节能灯推广纳入考核体系内? 
    居民购买成大头 
    国家今年首次推广5000万只节能灯,湖北的任务是100万只。居民购买,降价50%,企业和单位购买,价格便宜30%。“亏损”的钱由国家财政补贴给中标企业。在汉推广的是飞利浦和浙江晨辉(本报曾多次报道)。 
    据介绍,居民是通过社区统一采购,企业、学校、政府机关则是直接购买。今年7月,湖北分配了任务,武汉70多万只,其余分向其他城市了。      根据国家要求,现在已到了收官阶段。国家发改委监测的信息显示,湖北已基本完成任务,走在了全国前列。但湖北省、武汉市出现了和其他省市一样的难题,居民购买热情高,机关企业推广却很难。 
    武汉市发改委节能监测中心主任闵爱群称,武汉70多万只的任务有50多万只进了社区,“由于便宜、指标有限,还有很多居民买不到。” 
    单位预算是采购难题? 
    便宜节能的灯为何在单位难推广呢?业内人士指出,这与政府的重视程度紧密相关。 
    从事多年节能灯生意的朱明(化名)介绍,居民买灯积极,是因为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而大宗用户大多是国有企业、学校和政府机关,他们的费用都是有预算的,尤其是涉及到政府采购,费用把关更是严格。发改委并非他们的行政主管单位,临时突击,效果不明显是正常的。 
    “如果政府重视,效果就不一样了。”一知情人称,在崇阳县推广时,县政府很重视,所有机关单位全部更换,原本3000只的任务完成了4000只。在省政府及省直单位,更换得也很快,但在武汉市推广却很难。 
    专家建议纳入两型社会考核 
    “武汉是两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之一,节能灯推广为何就不能纳入考核的范畴呢?”武汉市一节能专家表示,武汉市正在进行两型社会建设探索,若能大胆尝试,将此工程纳入政府采购的范围,强行在全市推广,效果可能会大不一样。“有了成效,于国于民都有利,两型社会建设真正落到了实处。” 
    同时也有专家建议,政府可引入市场机制,让中介服务公司运作,发改委监督价格等,省市政府给予中介公司一定政策,让节能灯走进机关、学校等单位的采购之列。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良信息举报:              ]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