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扫荡了消费者的崇洋心理 国货趁势崛起
无忧装饰建材网 www.51zsjc.com 2011-9-14 来源: 中国家具 评论 0 条
核心提示:达芬奇家具“出口转内销”的负面新闻,一下子引发了国人对“假洋鬼子”的集中“轰炸”,并由此开启了几代人积淀下来的“崇洋”消费传统与消费理性回归之间的较量。较量的结果,将对我国家具乃至所有生活品消费的走向产生深远影响。
达芬奇家具“出口转内销”的负面新闻,一下子引发了国人对“假洋鬼子”的集中“轰炸”,并由此开启了几代人积淀下来的“崇洋”消费传统与消费理性回归之间的较量。较量的结果,将对我国家具乃至所有生活品消费的走向产生深远影响。 “崇洋”风由来已久 自进入近代文明以来,西方科技都走在我国的前面,大量的洋货在清末就开始冲击中国市场,以至于人们最常用的火柴,也一度称为“洋火”。让人耳目一新的消费品,加上对西洋科技文明的崇拜,让大多数国人的骨子里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崇洋”心理。 改革开放以来,洋货再一次全面走入国人的生活。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励精图治,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但品牌知名度却没有跟上来,以至于“洋高国低”的消费观念未发生根本改变。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是:我国沿海的制造业是国外贴牌加工起家的,内地的制造业又大多为沿海贴牌加工的“后花园”。这种对产业链失去掌控力和主动权的制造业,注定会走向“崇洋”的极端。 “崇洋”风不只存在于中国,日本也是“崇洋”队伍中的一大主力,并因此深受其害。当年,日本将欧洲的油画抬高到一个世纪的顶点。如今,这一批油画价格已经跌到原来购买时价格的三分之一都不到,而且有价无市,无法脱手。 “暴富一代”为“洋货”买单 从目标消费群来看,消费达芬奇产品的是中国率先富裕起来的这一批人,即所谓的“暴富一代”。中国“暴富一代”队伍的迅速庞大,大有改变世界奢侈品全球消费格局的气势,让人不得不感慨:难道这是为主流意识形态打压多年的民间炫富心理的强大释放和反弹吗? 艺术品等时尚消费品的日益盛行,在我国暴富阶层“崇洋”、“炫富”心理的推动下,家具的“洋品牌”成为国民眼中奢侈消费品的一个重要种类,其地位被抬高到了精美艺术品的高度。目前,在国内,一套国外卧房家具动辄几十万元,而富人趋之若鹜。“达芬奇”家具正是迎合了国人的“炫富”心理,并将达芬奇这一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代表人物“拉下水”,让缺文化的暴富一代大大粉饰了一把脸面。 “洋品牌”成投机温床 30年的改革开放,使得我国从物质贫乏迅速蜕变为消费过度,社会风气也随之由强调节俭转向鼓励消费暴利,而“快速致富”的浮躁社会心态也随之蔓延。这种转变,一旦和“崇洋”心理结合后,就为投机行为提供了“温床”。 破“洋”有赖国货“给力” “达芬奇”事件的发生,或将有助于人们的消费由虚荣向理性回归。但“洋货”神话的打破,最终仍有赖于国货的“给力”。 目前,我国的国有品牌与国外品牌相比整体上仍处于下风。国货给人的往往是技术落后、性能低劣、服务欠佳等负面印象。尤其这些年,一些国内企业只求价低、不求质量,以至于偷工减料,甚至制假售假。从假白酒到假药品,再到假奶粉,企业作假的新闻报道屡见报端。从某种角度说,是这些制假信假的“老鼠屎”,搅浑了中国制造这锅“粥”。对于“用脚投票”的消费者来说,自然就会抛弃一些假冒伪劣的国货,选择所谓的“国外名牌”了。 可喜的是,目前,我国家电、家具领域已有部分企业致力于以高品质、优服务、新设计为基础,打造有内涵、有品位的国际品牌,并赢得了消费者的尊重。“亡羊补牢,未为晚也!”中国企业家只要凭着良心去做企业,国货的未来是可期的。 |
- 家具价签标注“五花八门” 消费者警惕受骗 2011/9/13
- 样品家具不享受“三包” 面临重重退货难题 2011/9/13
- 收藏加投资:红木家具价格涨幅要赶超黄金 2011/9/13
- 家具促销涨跌不一 个别样品打折实木家具普涨 2011/9/13
- 实木家具国标即将要修改 201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