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 消费者要有保全证据的意识

无忧装饰建材网 www.51zsjc.com 2011-8-12 来源: 南方日报 评论 0 条

核心提示:装修可以说是购房者入住新房的最后一道门槛。然而,就是最后这一道存在诸多“不诚信”行为的门槛,使得许多业主入住新房也开心不起来。

    家装“迷踪拳”打晕消费者 揭秘装修公司潜规则
    装修可以说是购房者入住新房的最后一道门槛。然而,就是最后这一道存在诸多“不诚信”行为的门槛,使得许多业主入住新房也开心不起来。
    究竟装修公司有哪些常用的伎俩令人防不胜防?市民平时又该如何注意?本期记者特邀数名经历过“不诚信”家装的业主,一同揭秘装修公司的“潜规则”。
    案例
    □案例一“钓鱼装修”令人防不胜防

    许多经历过装修的市民都有这样的经历:在请装修公司为房子做预算时,觉得装修价格还可以接受,谁知工程开始后,对方就不断增项追加预算,甚至把一些费用较高的项目分拆成好几个小项目,而此时业主已是骑虎难下。
    市民黄先生就有过这样一次经历。去年11月份,黄先生找到一家本地颇为知名的装修公司装修其在凯旋蓝岸的新房。当时146平方米的房子总体装修报价6.5万元,考虑到价格便宜,黄先生马上就交了定金。
    不料6.5万元的预算最终却变成近11万元的账单。黄先生仔细审核发现,原本电位线槽增加了开槽、封槽的收费项目,数量也未经同意就增加了多个,仅这一相关费用便增加了1万多元。此外,洗手间的防水项目费用也翻了数倍。
    由于此前没有了解清楚,等知道实际报价后装修已经完成了一大半,黄先生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记者支招】
    如今部分家装公司利用低价招揽客人,再通过巧立名目把实际价格报高,这种伎俩在业界已是心照不宣。
    为此,消费者最好在签订合同前当面核实清楚材质、规格和等级,并把工艺工序、用材数量落实到纸面上,作为合同的附件出现,避免自己吃哑巴亏。同时,对于每一个装修流程涉及的建材,自己要尽量亲自过目监督,不懂就问,以免被算多。
    □案例二家装公司“说一套做一套”
   对于许多业主来说,“不诚信”家装的另一代表行为便是“说一套做一套”。装修之前将自己使用的材料与工序夸得天花乱坠,实际上装修质量并没有那么好。
    2010年9月,家住世纪新城的张小姐与市内一装饰公司签订装修合同,合同签订共11万元,首期支付4万多元。开工没多久,张小姐就发现装修公司不按合同约定装修。例如安装电线合同约定用2.5平方米的线,结果业主发现照明用的是1.5平方米的;此外,浴室也没有做防水。
    张小姐觉得该公司的诚信有问题,要求解除合同,并按照已完成的工程结算工钱,但装修公司不肯退款,要求履行合同。后经消委会调解,最终张小姐拿回剩余款项。
    【记者支招】
    对于市民来说,如果因为怀疑装修公司诚信而去走司法程序显然得不偿失,建议先暂停施工,然后与装修公司一同去买材料,自己保留发票或收据,花光首付,之后再另找公司装修。
    □案例三找正规公司却遭遇“卖猪仔”
    花了大半辈子的积蓄买下一套房后,许多市民倾向于请正规的装修公司来装修。然而,若遇装修旺季,或许就会遭遇“卖猪仔”。
    2010年刘先生花80多万元在远洋城买了一套房。为了将房子装修得更加漂亮,刘先生挑中本地一家装修公司进行装修。当时该公司承诺,所有的装修工人都是公司的老员工,有多年的经验。
    在一次与装修工人的搭话中,刘先生发现,装修工人虽然穿着该装修公司的服装,但对公司的情况却是一知半解。询问下,刘先生才知道,该装修工人为装修公司请的临时工。
    由于是旺季,该装修公司没有足够的人手,便将项目承包给其他人,这个人再负责联系劳务市场上的装修工匠。
    “劳务市场的装修工很多,这些公司找起来也很方便。临时装修工穿上公司发的统一工作服,打着本公司‘专业工人’的旗号去装修,业主也不会去刻意查证件。”该工人说。
    【记者支招】
    要避免这一现象,市民还是应该找一家正规且口碑较好的公司。一般来说,连锁家装公司出现上述现象的几率较低。此外,市民也可以在质量上与装修公司进行约定,保证装修质量。
    □案例四 设计师明则帮忙砍价实则暗收回扣
    许多业主在装修时常向设计师征询买材料的意见,殊不知有些装修设计人员通过代购材料吃回扣获取利润。
    市民张先生于2010年购买了朗晴轩一套二手毛坯房。在找到一家装修公司进行设计后,该公司的设计人员表示可以陪业主买装饰材料,以便配合设计风格。
    到建材市场后,设计人员不是说这家质量不好,就是说那家价格有诈。当业主转了一圈感到无所适从时,他便将业主带到其熟悉的建材店里推荐一番,帮忙砍价。
    张先生当时隐隐觉得有些不妥,便推托有事,迟点再买材料。没过几天,当张先生自己前去相同的店里询价时,发现当时跟设计师在一起时,店里给的报价比他自己去询价高10%左右。
    “1万多元的地砖,贵10%就是1000多元,幸好当时没买。”张先生感叹道。
    【记者支招】
    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消费者应提高警惕,但不宜当面揭穿,可先按该设计师的意思询价,自己再私底下独自询价,比较之下再做决定。
    新闻分析
    什么造就了家装“忽悠”的土壤?

    目前,随着中山家装行业的蓬勃发展,家装行业出现的不诚信行为也成为消费者和行业的共同困扰。为何中山的家装行业会出现这么多的不诚信?消费者在日常消费时又该如何注意?
    在众多知名装饰公司的老总看来,装修行业“准入”门槛不高,目前中山没有相关行业协会和行业规范,导致家装领域鱼龙混杂。
    业内人士称,目前中山市具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建筑装饰设计、施工资质证书、营业执照的建筑装饰企业比例不足30%,小公司和“游击队”却占了70%—80%。
    家装行业是一个纷繁复杂的行业,材料丰富且工序繁多,整个行业是一个典型的信息不对称行业,消费者了解到的内容少之又少。由于大部分消费者缺乏对家装设计、施工、选材、价格等的基本知识,给诸多不良商家创造了“忽悠”的土壤。
    “用报低价来吸收客户资金进行公司运转,最后为了不做亏本生意只能在偷工减料上下工夫。”中山市名匠装饰有限公司总经理汤义孝说,部分不关心行业发展的商家只顾当前经济利益而不顾行业的长远发展。
    装修公司的老总提醒消费者,应学习相关家装知识,才能理性消费;在装修过程中也要了解装修公司的材料、工艺和管理,最好货比三家,再做最终决定。
    此外,消费者不要贪图便宜,找无资质不规范的企业提供服务,以防其在一些核心环节上大打“迷踪拳”。
    诚信样本
    雅庭装饰:力推“透明化阳光家装”
    雅庭装饰作为世界500强旗下企业,首创的“欧标工程”已被中国装饰协会在全国推广。欧标工程是国内家装行业的高标准工程,涉及工程管理、施工装备、基材品质、工地形象和舒适装修五大板块,使用新标准、新材料、新工艺,为客户提供更安全、更节能、更环保的家装产品,彻底颠覆传统的家装模式。
    雅庭装饰为了让广大中山家装业主轻松享受“透明化阳光家装”服务,9月中旬将举办“透明家装万里行中山站暨100套欧标工程总裁签售会”,以施工透明、价格透明、材料透明的“全透明”原则将家装知情权完全还给消费者,让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利益得到最大力度的保障。
    名雕装饰:160项细节监察保证质量
    名雕装饰从材料、工艺以及管理三个方面来保证装修质量。名雕装饰拥有自己的配送中心,统一将原材料送往工地,从而保证材料的质量与规格。另外,该企业有自己的技术研发部门来研发产品,具有堪称珠三角最好的工艺。同时,还经过项目经理、监理、分公司的工程总管以及片区工程总监的四重监管,总共经过 160项细节监察、十大阶段验证来保证产品质量。
    在售后服务上,名雕装饰拥有专门的售后服务队伍,并且拥有ERP系统,此系统不可更改价格,只可变化数量,从而保证统一的价格。此外,名雕装饰在中山市还设有工艺材料体验馆,面向市民开放,市民可以对照体验馆的展示监管自家装修的进程。
    梦居装饰:明细报表令消费者放心
    梦居装饰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服务体系,从签订合同、设计、施工到售后服务,都有明确的规范。首先,在装修之前,梦居装饰会向消费者提供明细的材料报价表,报表将具体到装修产品使用的品牌、材料的具体价格等,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
    其次,梦居装饰在售后服务方面细致周到,会将服务过的客户资料记录在电脑中,定期回访。每年过年时,梦居装饰的工作人员也会主动跟客户联系,送些小礼物,并咨询客户在装修方面是否出现问题,如果有问题,快速派工人上门维护。
    第三,梦居装饰会定期为工人、设计师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以更好地服务客户。
    律师看法
    若消费者遇到了不诚信的家装企业,该如何维权?本期记者特意走访权威律师,给出专业意见。
    消费者要有保全证据的意识
    中山市消费者协会法律顾问黄磊律师:

    对于不签订合同只开收据的家具产业,消费者要注意让商家在开收据时写明购买商品的型号或品种。此外,还需要写明公司的生产商及相关维修保障,方便日后索赔。
    对于需要签订合同的装修行业来说,消费者则要注意合同的条款,特别要注意预算报表,要在预算报表中写明装修材料、数量以及装修价格,以便日后维修。此外,在合同中最重要的是要约定保修责任和期限。
    在选择装修公司时还要确认对方是否具有装修资质,消费者要防范借助装修公司的名义而进行的个人装修。
    广东保信律师事务所赖福庆律师:
    首先,消费者要有保全证据的意识。利用拍照、录像或是公证处公证等方式保留自己的证据。拍照时,最好能将当天的报纸拍入画面以证明拍摄时间。立案后,也可申请证据保全,然后再积极与商品经营者或服务提供商进行协商,不能达成一致可向工商行政部门或向消费者协会进行投诉。
    如果以上方法都不能解决纠纷,则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赔偿损失或更换重做。
    消费者在合同签订之初一定要清楚合同约定,预防纠纷的发生。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良信息举报:              ]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