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用的材料短了 价格怎能不变?
就在国内方便面市场刮起“瘦身”风之后,在家装行业,家装线管也有开始“瘦身”的迹象。
家装线管(通常指PVC管)的长度在悄然缩水,但零售价格从未下调。
在南坪学府大道,老张经营着自己的五金门店,有10多年了。
老张属于分销商,进货在一级代理商那里。
这个不到10平米的门店,家装线管等各类管道被放在房屋的隔层上面。
昨天,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翻看自己的账本。
“老板,直径20毫米的家装线管多少钱一根?”
“6元一根。”
“一根是多长的呢?”
“长3.5米。”
“怎么不是3.8米的呢?”
老张有些疑惑,近段时间,顾客来买得亿牌线管,都问到线管长度问题,他自己也不清楚是怎么回事。
“去年底的时候,在一级代理商那里进货都还有3.8米的家装线管,卖6元一根。
现在,进货的时候,都只有3.5米的线管,进货价格没有变,仍卖6元一根。”
得亿,是他经营的一个线管的品牌。
在有方便面瘦身,被指涨价之后,家装线管的缩水,这是不是一种变相涨价?
“方便进入小区电梯而缩短长度”
“明瘦身暗涨价”这一策略,在方便面市场,已被商家运用得炉火纯青。
我们知道,2007年7月,发改委宣布方便面涨价属于价格串通行为,违反了相关法律。
“明涨”被制止后,康师傅使出 “减量不加价”手法,其中,红烧牛肉面从90克减重到了85克,“缩水”幅度超过5%。
孔华,重庆顾地塑胶电器有限公司重庆主城商务部经理。
得亿是重庆顾地塑胶电器有限公司旗下的一个品牌。
针对得亿线管的“变相涨价”这一说法,孔华称,虽然得亿线管的长度减少了30厘米,由3.8米缩短为3.5米,但是给一级代理商的线管价格也相应的减少了,不存在变相涨价这一说法。
随后,我咨询了渝中区的一级代理商唐文宣。
唐文宣称,“我们从厂家进货,的确是有降价,从一级代理商这里分销给各个经销商的价格也有所下降,零售市场价格没有变化,一定是终端零售商那里出了问题。”
零售终端的价格没有任何变化,被指是零售经销商没有调低价格。
这与老张的说法有点矛盾。
不过,线管长度缩短30厘米,这是个事实,缩水幅度近8%。
孔华表示,从7月2日之后,公司就没有生产3.8米的家装线管了,而是由长度为3.5米的家装线管取代。
他称,不生产长度为3.8米的线管,是因为这样长度的线管,不方便在主城运输。
如果消费者要装修的话,这样长的线管也无法进入小区的电梯,这些也都是为顾客考虑的,最后就统一生产3.5米的线管了。
对于市面上的线管缩短长度后,仍然没有降低价格这种行为,孔华称,会给一级经销商进行相关的价格说明,同时,也加强市面价格的监督指导。
原材料的上涨
从孔华口中,我知道,PVC线管所使用的材料就是聚氯乙烯,这种原料最近价格涨了不少。
资料显示,2011年上半年,我国的聚氯乙烯价格基本上都在8000元/吨以上。
而去年年底的时候,聚氯乙烯的价格在7500元/吨左右,今年上涨幅度近7%。
成本的增加不仅仅是在原料上,企业用电价格上调也是成本上涨的一个方面。
通常情况下,生产1吨PVC的总耗电量可高达7500度左右。
若电价上调0.01元/度,20万吨/年的聚氯乙烯装置每年将增加生产成本1500万元。
再加上现在人工成本的增加,所招工人每个月的工资比以前多了300多元,还要买齐各种保险,成本更加大了。
是成本的增加导致产品长度的缩水?
孔华否认了这种说法。
并且他还表示,国家标准只是对产品的质量、厚度有要求,没有对其长度的规定,生产多长型号的管道是由企业自己决定。
在他这里,我了解到,缩短长度的型号还涉及5种型号的管道。
直径为16、20、25毫米的家装线管,直径为50、75、110毫米的排水管。
手法隐蔽消费者不易发现
记者在南坪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这种缩短线管长度,售价不变的情况就是隐性的涨价行为,这让消费者有点不能接受。
饶思佳刚装修好自己的新房,在听到家装线管有缩短长度的事情,她表示,如果厂家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成本提高,适当涨点价也无可厚非。
但希望企业是明明白白地涨价,而不是在暗地里变相抬价,至少让消费者心里有谱,可以有所比较。
“原材料价格上涨,再加上家装市场竞争激烈,利润薄弱,是不少商家选择隐性涨价的主要原因。”
重庆科技学院教授胡伟清表示,家装行业,竞争较激烈,企业为了锁定消费者,维持市场份额,一般企业都不敢轻易涨价。
“消费者对价格是比较敏感的,家装行业品牌多,替代性比较强,企业也不敢大张旗鼓地涨价。相反,缩短线管长度的手段比较隐蔽,不容易被消费者所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