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主还没有收房,电话就响个不停,搞装修的、卖家具的、专业保洁擦玻璃的,干什么的都有,他们是如何知道业主电话的?
隐私成交流资料
近日,省城市民赵先生向记者反映了他最近的一段“痛苦经历”。
“有个叫"城市人家"的装修公司,对我家的户型、面积、楼层等信息掌握得一清二楚,上来就说已经为我量身定制了三套装修方案。你说,要是这些信息落到别有用心的人手里,咋整?”
7月底,位于大同路的楼盘——滨河城就要交房了,赵先生是业主之一。可让他始料不及的是,从过完“五一”开始,每天都能接到装修公司的骚扰电话以及广告短信,他怀疑自己的相关信息是被售楼部倒卖了。
根据赵先生提供的信息,记者拨通了“城市人家”一位自称姓胡的设计师的电话。 胡设计师告诉记者,他手里的客户信息是装饰行业内部交流所用的。
一旁的赵先生听后十分郁闷:什么时候个人隐私成了交流资料啦?
抖出售楼小姐
装修公司究竟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业主信息的呢?一位从事家居装修工作多年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90%是向售楼小姐购买的。
这位行内人对记者说:“相对于售楼小姐,我们搞装修的就是弱势群体。哪儿的楼盘快交房了,哪儿的售楼小姐就是财神。客户资料的价格往往是售楼小姐说多少钱就是多少钱。一来人家手里有资源,二来你不买有的是公司排队要。”
事实果真如此吗?记者来到北大街一家售楼中心找到售楼部经理,佯称是一家装修公司工作人员,想与开发商谈谈购买“客户信息”的事,这位经理不屑地说,开发商哪能看上这点小钱?他让记者去问售楼小姐手上有没有“新鲜货”。
所谓“新鲜货”,就是装修公司从售楼小姐手中直接买到的客户资料,中间没有经过任何“二道贩子”。当然,“新鲜货”价格要贵一些。
贵有贵的好处。行内人说,贵,装修公司也要买,因为“新鲜货”没被同行骚扰过,成功率高。
当然,装修公司也不会傻到打完一圈电话就把花钱买来的客户资料扔掉,他会把自己觉得有可能谈成的客户信息摘出来,然后重新做一份“新的”继续倒卖,价格越卖越低。
客户信息“贬值”
当记者问到客户信息的价钱时,行内人说:“不同档次的楼盘价钱不一样,高档楼盘自然要贵一些。2005年的时候,普通楼盘一个单元的"新鲜货"能卖到1000元左右,现在顶多卖三五百元。”
“你说我难道去法院告他们?”在谈到维权问题时,赵先生说,“维权成本太高!第一,告谁不清楚;第二,时间和精力耗不起。”
对于个人信息被泄露,大部分业主都选择了沉默,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沉默,才让出卖业主信息的人肆无忌惮地去拓展“生财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