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三坊七巷修复八大老宅 恢复传统家具摆设

无忧装饰建材网 www.51zsjc.com 2011-5-7 来源: 东南网 评论 0 条

    “这栋建筑的斗拱有明代风格,造型简单,雕刻很少,推测是清朝初年修建的。”昨日,站在刚修复完成的文儒坊的尤氏民居内,三坊七巷建筑技术专家陈木霖如是说。
    三坊七巷内同时修复完成的还有7处文物保护单位,近期将开放;年底还将修复一批历史建筑。
    尤氏民居 一座房数种风格
    尤氏民居是清朝时期福州商界巨富尤贤模的房子,属于省级文保单位。此次修复历时两年。“这个转角要再修改,弧度做得不好。”昨日,陈木霖在老宅内对已修复好的房子提出进一步的修改意见。“修复过程不单是把房子改回清初的风格,也要遵循各个时期的变化。”陈木霖说,此次修复,每个阶段都留有自身的痕迹。比如在尤氏民居一进天井就看到的玻璃窗户,玻璃在清代是很贵的装修材料,到民国时才使用较为频繁。还比如,花园内现有的二层小楼是西洋风格。
    据介绍,尤氏民居建筑面积2633平方米,在光绪年间及民国初期历经数次重修,大门原是木构六扇门,民国初期被改为砖门。入门后三面环廊,廊下天井。一进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架,门窗、石雕等构件也大都使用原来的材料。
    随后,记者来到位于宫巷的刘齐衔故居,这里的工人正在做扫尾工作,这是一处具有园林式风格、占地3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宅院,横跨宫巷和安民巷。
    此外,刘冠雄故居、何振岱故居、陈衍故居、陈承裘故居、陈元凯故居、鄢家花厅也都在进行扫尾工作,近期对外开放。
    管委会正在收集古旧家具
    “随着28处文物保护单位陆续修缮完成,对外开放,一些关于福州的民俗也要加入进去。”昨日,三坊七巷管委会文物部林主任说,很多前来参观的游客在感叹房子、建筑精美的同时,也提出光看建筑内容有点少。
    林主任说,这些坊巷的大户人家不光是“房子大”,家具的摆放也是自成一套礼仪。
    他说,在程家小院修复之前,工作人员拍照时就注意到,正厅内的椅子左右各4把,其中一把是没有靠背的,并放置2张小桌子。正厅前方横桌下方放一张八仙桌,在逢年过节祭祀时抽出来使用。“平时来客人主要是在花厅接待,比较正式的客人才在正厅接待。”林主任说,每一进家具摆放也不同。大户人家多用红木家具,而在横桌上也多放花瓶、如意等,寓意吉祥。
    现在管委会正在走访专家,同时收集古旧家具,尽可能还原三坊七巷家具摆放传统文化。让游人在参观福州传统建筑的同时,领略福州文化的另一面。
    钩沉
    八处老宅院背后的历史

    ●尤氏民居 位于文儒坊。尤家相传是清初词章家尤西堂的后人,自江苏吴县南迁,初聚闽侯甘蔗一带以养蚕缫丝为生。尤孟彪始开缫丝作坊,后移南街安民巷口开“恒盛”丝线店,尤贤模继承店业后善于经营,成为福州商业界巨富。
    ●刘齐衔故居 位于宫巷。刘齐衔是林则徐女婿,其孙刘崇佑、刘祟伦等,是福州电气、电话企业的最早创办者和奠基人,开创了“电光刘”家族的辉煌。
    ●刘冠雄故居 位于宫巷11号,清代建筑,占地面积1875平方米。刘冠雄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驾驶班,曾被派往英国格林威治海军学院学习,1912年3月,被任命为海军部总长,成了海军最高领导人。11月,被授予海军上将军衔,成为民国的第一位海军上将。
    ●何振岱故居 位于文儒坊大光里21号,光绪年间重建,宅院共两进。何振岱是清光绪举人,“同光体”闽派诗人,主修《西湖志》,重修《福建通志》。
    ●陈元凯故居 位于文儒坊大光里23号,光绪年间重修,前后两进。陈元凯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的妻子陈意映之父,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举人。
    ●陈承裘故居 位于文儒坊西段北侧47号,建于清初。这座花园式的宅院,主座两进,左右厢房八扇门扇,都是用整块楠木板,以工笔手法阴刻“梅鹊争春”等花鸟图案,是不可多得的古建筑装饰艺术品。因其六个儿子全部科甲出身,故又称“六子科甲宅”。其子陈宝琛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
    ●陈衍故居 位于文儒坊大光里4号,建于清代,木构建筑。陈衍是近代诗人,提倡维新,后在京师大学堂教习。清亡后,在南北各大学讲授,编修《福建通志》,最后寓居苏州,与章炳麟、金天翮共倡办国学会,任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
    ●鄢家花厅 位于安民巷47号至48号,为鄢氏族人于清代修建,占地2000多平方米,主要作为家族的宗祠和议事的场所。鄢氏族亲进京或赴省城赶考、做生意者,常在此下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良信息举报:              ]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