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一世界:30年家装变迁演绎改革之路

无忧装饰建材网 www.51zsjc.com 2008-12-31 来源: 中国建设报 评论 0 条

核心提示:家装翻天覆地的变化,既见证着祖国经济的腾飞,也体现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观念的转变。祖孙三代都是医生的王小姐一家的家装变化,浓缩了人们30年生活的种种变迁……
    俗话说“一家一世界”,作为家庭个性符号的家庭装修在改革开放30年中,经历了从灰白单色调到五彩缤纷个性化的转变。家装翻天覆地的变化,既见证着祖国经济的腾飞,也体现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观念的转变。祖孙三代都是医生的王小姐一家的家装变化,浓缩了人们30年生活的种种变迁……
    1978年毛主席语录作装饰
    王小姐已经年过八旬的爷爷是一名老中医。在1978年部队医院转业到地方医院的时候,单位给他分了一套50平方米的楼房。在改革开放之初,能住上一套楼房那是多么高兴的事情,在那个年代,最时髦的装修就是雪白的墙壁加上一个蓝色或者绿色的油漆墙围。家里的家具上有些装饰图画,在图画的旁边往往是毛主席语录或者诗词。这种家装风格一时之间成为了医院同事效仿的模式。“那个年代,房子都是公家的,职工只有使用权,每月还得向单位交一定的房租。如果工作调动的话,就得搬家住进新单位安排的房子,根本没有装修的观念。最好的装修就在家具上,既实用又能当装饰品。”老爷爷回忆说:“上世纪70年代末,还有很多人愿意用毛主席语录或者画像来当家里的装饰,玻璃上有时会贴几张明星挂历,顶多再挂上镶满相片的镜框,基本上是‘零装修’。”
    1993年“照搬式”装修集资房
    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王小姐的爸爸也将近40岁了,跟着医院集资建房,分到了一间80多平方米的房子。有了宽敞的住房,爱美的王小姐的妈妈就盘算着在地板上铺瓷砖,用石膏板吊房顶。那时没有什么专业装修公司,有的只是一帮木匠组织的工程队,王小姐的爸爸便从老家找来亲戚组织的工程队进行装修。那时最大的感觉就是别人装什么,自己就要装什么,个性化的东西很少,于是,在工程队装修的同时,王小姐的父母就不断地参观同事们正在装修的房子。那个时候不知道谁家在门厅安了一面落地大镜子,王小姐的父母也就学着安了一面,现在也成了摆设。破旧的家具换成了刚开始流行的沙发、组合柜、弹簧床,卫生间变得开阔明亮,蹲式便器也变成了坐便器,地上也铺贴了马赛克。这一通装饰和更新换代下来,虽然花了全家3000多元积蓄,晚上坐在新买的大彩电前,一家三口却也其乐融融。
    2008年王小姐个性化的“新房”
    时光飞驰,眨眼间王小姐医学院毕业也有两年了。为了结婚,和未婚夫贷款买了一套商品房,这新房的装修就成了两家人的头等大事。
    王小姐和未婚夫购买的是一套LOFT式的楼房,房间内带楼梯、上下两层,进去就像复式一样。但装修过程中,两代人却产生了分歧。父母一辈的坚决反对将不同的房间墙壁涂成不同的颜色,让小俩儿口多参考一下别人装的房子,但王小姐和未婚夫却认为现在最忌讳与别人雷同、装修“撞车”,个性化才是潮流。
    最终,还是王小姐与未婚凌战胜了父辈,他们请来专业的装修公司,先用软件设计出房间装修的3D效果图,再在效果图上不断进行修改,并做出装修预算。“什么简约风、田园风、地中海风……王小姐为了节省装修费用还参加了建材团购会、从网上购买别人剩余下的建材。这些做法让父辈的四位老人看得目瞪口呆。
    王小姐的新房布置停当,四位老人去参观,着实让他们开了眼界,简单、明快,不规则图形的家具点缀在客厅、粉色的卧室墙面搭配着整体衣橱、深红色的整体厨房配合透明的玻璃餐桌、整体卫浴间让老一辈在家蒸桑拿的愿望成真……这些都是以前只能在欧美电视剧里看到的。
    听着王小姐叙述一家三代人的家装变迁经历,看着车水马龙的大街,改革开放30年给人们生活上带来的巨大变化就在眼前。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明天会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变得更好。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良信息举报:              ] [投诉建议]